下载 (5) 书单 (5) 亂譚 (17) 劝学篇 (5) 名家 (6) 書香 (59) 李零 (8) 河蟹 (11) 港台出版 (8) 藏書票 (14)

2007年4月9日星期一

书事两则:学者、作家也说谎

全部召回?欺人之谈
滇版《王小波全集》文字差错事件,4月9日,李银河女士在上海《青年报》上说:“他们(指出版社)现在已经把有问题的书全部召回。”
这个说法,恐怕不妥。既然已经“全部召回”,为何我从卓越网买到的这本还躺在我的书柜里?并且,在本地新华书店,那本有问题的第2卷也仍未撤架。事先未经公告---写在自家小黑板上的告示之类是不算数的,有问题的商品还在消费者手里,这样的行为是不能称之为召回的,更谈不上“全部”。夸大之词,日常闲谈中不妨有之。但是李银河女士是一位学者,应该明白:白纸黑字登在报纸上的话,最好能够实事求是。
我们还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自从去年来,有4家出版社的王小波作品集在同时开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5卷本《王小波作品集》、长江文艺出版社的4卷本《王小波小说全集》、北方文艺出版社的8卷彩绘插图本《王小波作品集》和云南人民出版社的10卷本《王小波全集》。其他出版社出版的非全集性质的王小波作品,那就不胜枚举了。同一个作家的集子,在同一个时间段,竟然由这么多不同的出版社重复出版,真稀罕。最近在Douban常遇到的问题是:买王小波的作品,哪个版本好?看来做个“王小波迷”还真累。
周汇本红楼梦:还是海燕版好
今天,收到了卓越网发来的海燕出版社2004年出版、2006年第2次印刷的周汝昌精校本《红楼梦》。此前,1月18日,我买过另一个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同一本书。之所以重复购买,是上了刘心武先生的当。
去年8月中旬,网络上有消息称“九旬周汝昌新版《红楼梦》遭‘扼杀’”,说是刘心武为周汝昌新版《红楼梦》一书奔波呐喊,指责一家小出版社阻挠周氏校本《红楼梦》出新版。当时,我手头正缺一部《红楼梦》,打听到这个新版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我想周氏号称“红学大家”,再加上刘作家的极力推荐,这个本子应该是精品吧,就网购了一本。书到手后,有点失望。印装质量平平,拿在手里轻飘飘的,明显纸张的克数不足。
后来才知道,那个“扼杀”事件还有下文。去年8月下旬,受到刘心武指责的“小出版社”—海燕出版社发表了一个情况说明,从这个说明我们知道,海燕版的80回周汇本《红楼梦》,是由该社于2004年出版的精装10卷本、500余万字、繁体竖排的《石头记会真》删繁就简而成。在出版上,海燕社实有功于周氏。根据双方出版协议,海燕社拥有两书的专有使用(出版)权。“扼杀”云云,更是“子虚乌有的小说家语”。这个说明见报后,刘心武马上发表了一个声明,指8月中旬的媒体报道失实,对自己说过的话进行了避重就轻的否认。再后来,最先采写报道的记者发表“声明的声明”,对刘的声明进行了反驳。一路读下来,真让人不知道该说刘心武先生些什么好。坦白讲,我觉得这种恶意中伤、贬低别人的炒作手段很不光彩。
这个一波三折的“扼杀”事件,让我对这部海燕版的《红楼梦》产生了兴趣。犹豫再三,终于买了一套。两个版本(都是上下两册)在手,简单说说区别:单就印装质量而言,我觉得海燕版要优于人民版。纸张的差别,用手掂一掂重量便知,不用细说。前者字号稍大、笔画清晰;后者字号稍小、笔画纤细。前者版式落落大方,后者则显得比较拥挤。前者比后者少一篇出版说明、一篇跋,定价便宜3元钱,页数反多出200页。我尤其喜欢的是海燕版的封面,古朴典雅,用在这部古典名著上,那是再适合不过了。

延伸阅读:
1、李银河回应《王小波全集》质量差事件 “问题书已悉数召回”
本报讯(记者 郦亮)4月11日是王小波的10周年忌日,昨天王小波夫人李银河应邀来到上海。在过去的十年中,李银河的名字一直和王小波连在一起,有的人甚至忘掉了她作为一个社会学家的身份,而称之为“王小波夫人”。本报记者昨天见缝插针地采访了这位比想象中随和得多的女性。她首次对本报曝光的《王小波全集》事件首次做了正面回应。
记者:您每年在王小波忌日时都会推出一些活动,今年正值王小波逝世10周年,您准备怎么纪念他?
李银河:我后天就会飞到云南去,云南陇川是王小波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我们提出“重走小波路”,但我身体状况不太好,所以只能飞过去。另外,我们还推出一本王小波的画传,取名叫《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记者:说到书,最近有人指责新近出版的《王小波全集》出版质量很差,错别字比盗版还多,您知道这件事吗?
李银河:我已经知道了。我和出版社联系过,他们现在已经把有问题的书全部召回。不过据我了解,并不是全集里的每一本书都有这么多问题,问题只局限在一两篇文章里,所以只要召回部分就可以了。
记者:最近,您关闭了您博客的留言,许多网友意见很大。
李银河:我不得不关闭,因为骂我的人实在太多了。
记者:您更希望别人称您“社会学家”,还是“王小波夫人”?
李银河:(笑)这个怎么说呢,我还是不谈了吧。
记者:作为一个社会学家,您怎么看80后的“中性化”趋向。
李银河:这确实是个有意思的现象。李宇春夺冠,但她并不是中国典型的美女,她没有笑不露齿,也没有娇滴滴,但人们就是喜欢她。“中性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如果你要究其原因,那我只能说,根本上还是妇女参加了社会生产劳动。角色变了,形象也会变。
2、
刘心武与周汝昌新<新红楼>事件前因后果

2 条评论:

Unknown 说...

我想,出版社是否真正部分或完全收回,李银河也未必知道

匿名 说...

做不到的事情,卻在報章上吹牛,真不知羞恥爲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