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5) 书单 (5) 亂譚 (17) 劝学篇 (5) 名家 (6) 書香 (59) 李零 (8) 河蟹 (11) 港台出版 (8) 藏書票 (14)

2007年3月16日星期五

鲁迅单行本:全集之外的选择

2005年11月底,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共18卷的新版精装《鲁迅全集》,首印3万套,每套定价990元。“这套目前为止最为完备的最新版本”(出版方语),我迟迟没有买进,原因有三:一是不喜欢硬皮精装本,我的阅读习惯是倚在床头看书,大部头的硬皮书不便翻阅;二是不幸看到了韩石山先生对这套书的批评李文兵先生的反批评文章,有点拿不定主意;三是我的购买力受到了不小的考验,即便是网上书店的折扣价,也要660多元,并且,人家不拆零卖。
幸好人文社在《全集》出版一年之后推出的“鲁迅作品单行本系列”(29种33册,总计532.00元),又为我们提供了另外的选择。从已入手的几种看,这套单行本的正文印刷颇为精良;可单册购买,有挑选的余地;注释详尽,对读者大有助益;各册的厚度也便于握持,颇合我的阅读习惯。
好话就说这几句,重点还是要说一说令人遗憾的地方。一是不喜欢这套书的装帧。我手头有一本1973年9月1版1印的《汉文学史纲要》单行本,封面左上是鲁迅先生的浮雕侧面头像,大字号书名居于封面下半部稍右侧,书名下面为手写的“鲁迅”二字,整体风格简洁大方,赏心悦目(图上)。新版单行本封面是鲁迅手写、竖排的29种集子的书名(用“有色字体”标明手里拿的这本,其他各集用白色),无作者署名(图下)。32开的幅面,挤下这么多文字,导致字号偏小,不够醒目。当然,这种装帧风格上的差异,个人口味不同,见仁见智,也不好苛求。二是封面用纸硬而脆,恐怕经不起时间检验。并且,封面左半部有凹凸不平的痕迹。三是发现一处排版样式上的小瑕疵。这套单行本各本的正文样式是这样的:偶数页页眉印书名,奇数页页眉印篇名。这样的样式在一般情况下毫无问题,但遇到有正文有附录的集子,就有值得商量的地方。比如《中国小说史略》,正文之后附有《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系鲁迅1924年7月在西安讲学时的记录稿,共6讲。在新版单行本中,附录部分的偶数页眉仍印“中国小说史略”,奇数页眉则印成“第一讲 从神话到神仙传”等等,仿佛这第一讲不是《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的篇目,倒成了《中国小说史略》的篇目,让人误会。不如印成偶数页眉“附录: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奇数页眉“第一讲 从神话到神仙传”为妥。此外,这套单行本未收鲁迅辑校的《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和《古小说钩沉》,在我看来也是憾事。当然,这三部作品属于辑而非著,出版方不收似乎也有道理。


2005年新版全集出版时,人文社曾表示:“明年就会推出平装本的鲁迅全集,不仅价格低廉,而且读者可从18卷中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单卷本购买。”这套新版单行本,估计就是对这个承诺的兑现。不过我总觉得这种兑现打了折扣,鲁迅作品单行本和平装本的《鲁迅全集》毕竟还是有区别的。建国以来,出版《鲁迅全集》一直是人文社的专利。时至今日,按照新闻媒体的说法,“《鲁迅全集》已过50年版权保护期”,因此,我不免和周海婴先生怀有同样的期待:希望在人文社的《鲁迅全集》之外,还有另外版本的全集。

附:
1、“鲁迅作品单行本系列”书目
2、《鲁迅全集》的5种版本
自鲁迅逝世以来,我国先后5次整理出版了《鲁迅全集》,即1938年版、1958年版、1973年版、1981年版和2005年版。
■第一部《鲁迅全集》 1938年上海复社出版的二十卷本,共计600万字,署名为“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实际是由许广平、郑振铎、王任叔定出方案,具体编校工作,是谢澹如、唐弢、柯灵等人做的。这部《全集》,收入了鲁迅自己编印的全部著译的单行本。他最后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及其“二集”,编成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印行,这次也编入《全集》第六卷。这一卷中还有《且介亭杂文末编》,是他1936年的文集,由许广平编定的。散见于报刊上而未经作者编入单行本的文字,收集起来编为《集外集拾遗》收入第七卷,译文编为《译丛补》收入第十六卷。鲁迅辑校的古籍,已出版的《唐宋传奇集》和《小说旧闻钞》,还有早年木刻印行的《会稽郡故书杂集》,加上曾经想要付印而没有成功的《嵇康集》和《古小说钩沉》,都收入了本版全集中。这部《全集》没有收入书信,也没有将保存在许广平手中的鲁迅日记编入。到1949年,这部《全集》在上海先后印了4次,总印数不足1万部。1948年大连解放区光华书店还根据这个版本翻印了一次。
■第一部注释本《鲁迅全集》 1958年出版的10卷本《鲁迅全集》,是第一部加了注释的《鲁迅全集》。1956年,为了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冯雪峰的主持之下开始出版《鲁迅全集》十卷本。这年10月,出版了第一、二两卷,其余各卷陆续出版发行,到1958年才出齐。由冯雪峰为首的“鲁迅著作编刊社”主持其事。后来编刊社由上海迁北京,成了新成立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鲁迅著作编辑室”,主要成员有孙用、林辰、杨霁云、王士菁等人。比起1938年版的二十卷本来,这个十卷本的不同之处是,一、只收著作,不收翻译和辑校的古籍;二、增加了注释,成了第一个有注释的《鲁迅全集》;三、将书信编入了《全集》。至于日记,虽然没有编入《全集》,但采用跟《全集》相同的装帧版式同时出版,配套发行。
■特殊年代出版的《鲁迅全集》 “文化大革命”期间,十卷本受到批判,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73年12月,出版了一部20卷本的《鲁迅全集》。这部《全集》是1938年版《鲁迅全集》的简体字本,仍是竖行排印,小32开本。不同的是:第一,改用简体字排印;第二,对于书中原来所收《王道诗话》等十二篇瞿秋白写的杂文,加了一条“新注”,说明这些篇是瞿秋白“与鲁迅交换意见后”,“包括鲁迅的某些观点”,“经过鲁迅的修改”,以表明让它们继续保留在《鲁迅全集》中的理由,免得被姚文元辈下令抽去。对于这一版,应该提到的是:它是由敬业而细心的孙用负责校对的,在各版《鲁迅全集》中,这是校对最精的一版。
■在毛泽东关怀下出版的《鲁迅全集》 1981年版16卷本的《鲁迅全集》,是在毛主席关怀下于鲁迅百年诞辰之际出版的。比起十卷本来,这一版的编校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书信、日记全部收入。二是没有删改鲁迅原文的事了。三是注释增加了许多,好些过去注不出来的都注出来了。四是校勘更精。有些文章,在过去二十卷本和十卷本中都有漏排的字句,本版据最初发表的报刊或作者手稿补足了,也校改了旧版的一些错字。1981年版《全集》在1958年出版的10卷本基础上,又增加了《集外集拾遗补编》、《古籍序跋集》、《译文序跋集》,并将1912年至1936年的日记(1922年缺失),以及当时所能收集到的全部书信都收了进来,被公认为是阅读和研究鲁迅的一个不可替代的版本,总印数19万册,在前面几个版本当中是印行最多的。
■几代人心血结晶的新版《鲁迅全集》 2005年修订版的《鲁迅全集》以1981年版为基础,由全国各地的鲁迅研究专家担任各卷修订人,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的修订:一是佚文佚信的增收。增收佚文23篇, 新发现的鲁迅佚信20封以及鲁迅致许广平的《两地书》原信68封,《答增田涉问信件集录》(含日文原稿和中译文)约10万字,使文集在总体规模上有所扩大,修订后的《鲁迅全集》收文更加全面、严谨,体现了二十多年间鲁迅研究的最新成果;二是鲁迅原著的文本校勘。主要以鲁迅校阅过的版本为准,参照手稿、初版本、初刊本及其他版本,对原文进行细致的核对、甄别,对1981年版文字的错漏进行改正。鲁迅生前未发表而据手迹编入的作品,都据手稿进行了核校,这次修订中,校勘改动包括标点在内达到1000余处;三是注释的修改增删。此次修订新增注释1000余条,对原有注释1000余条做了较大修改。经过增删修改的注释更加充实、客观,更有助于读者了解当时的文化环境,以便更好地阅读理解鲁迅的作品。修订后的《鲁迅全集》共十八卷,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内容更加充实严谨,学术资料的可靠性更强,是目前为止最为完备的最新版本。

1 条评论:

Unknown 说...

偶家以前还是有不少文革出版的鲁迅作品,都被偶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