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时弊的顺口溜,一向以尖锐著称,而2007年北京“两会”期间传出的顺口溜令人捧腹之余,也引人深思。
1.“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不兑现。”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政协委员杨志福向总理转述的顺口溜,将一些官员欺上瞒下的行径和中央政令不通的现状夸张地呈现出来。
2.“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
――全国人大代表金志国。鸡蛋含苏丹红,多宝鱼里有致癌物质,蔬菜有过多的农药残留物,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忧虑。
3.“示范(村)吃肉,推进(村)喝汤,跟进村泪汪汪。”
――曾多次下乡调研的全国政协委员刘德申在提交两会的建议中呼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投入必须更合理更符合实际,不能只“锦上添花”,更要“中送炭”。目前各地的新农村示范村往往本身就是基础相对较好的行政村,又能得到更多的资金扶持,各方重视,发展自然快,而推进村和跟进村显然无法享受同样的优惠和支持。长此以往,难免会导致村与村之间差距增大,后者能不泪汪汪吗?
4.“种田不缴税,上学不缴费,盘古开天地,这是头一回。”
――江西奉新县二中教师、全国人大代表周丽珍转述的来自当地民间的顺口溜。从正面解读该顺口溜,中央的惠民政策让人欣慰和欣喜。但是,全国政协委员储亚平说:“我们要警惕农民负担反弹,特别是不要让农民‘免了税,长了费’。”
5.“规划规划,赶不上领导的变化。”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教授纪尽善带来的基层流传的一句顺口溜,道尽了人们对乱作为的不满和对新农村乱规划的惋惜。 正如有代表说:“拔了大树种小草,晒得行人满街跑。”并不是个例。
6.“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
――全国政协委员任玉岭提供的顺口溜,看病难、看病贵的酸楚,溢于言表。 而身处医疗卫生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台州医院院长陈海啸却一口气说出了《医疗服务“十宗罪”》:“同病不同价,能差300倍;问诊不细致,上来就化验;程序不规范,盲目开处方;不问诊开药,属违规行为;狂草写处方,中西药同开;治普通感冒,问诊多科室;导诊不完善,找医生费劲;医药品价格,多高于药店;医院化验单,各家不互认;节假日看病,比平时更难。”
7.“职务消费是个筐,甚么都能往里面装。”
――对公务消费的辛辣讽刺。
这些顺口溜反映出社会最令人关注的民生问题。建立“和谐社会”,应首先解决好民生问题。能否妥善解决民生问题是百姓对政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对执政者能力的最大考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