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5) 书单 (5) 亂譚 (17) 劝学篇 (5) 名家 (6) 書香 (59) 李零 (8) 河蟹 (11) 港台出版 (8) 藏書票 (14)

2007年5月9日星期三

80年代、野火以及脐下三寸


据说,忆旧是走向衰老的标志。不幸的是,最近我经常身陷其中,不能自拔。比如这两本书:写1980年代的《八十年代访谈录》(查建英,Oxford,2006)和1980年代写的《野火集(20周年纪念版)》(龙应台,时报文化,2005.7),就是在这种心态驱使下购买的。
很早就知道,生活·读书·生活三联书店出了本《八十年代访谈录》。“八十年代”,多好的名字,多好的时光。那时,我的人生未及展开,千万条路都在脚下,条条看上去都是金光大道,正像那句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颇有“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之概。而今呢,方吾生之中路,越往前走岔路口越少,最后的结局,当然是“死路一条”,谁也免不了的。看着这诱人的书名,琢磨半天也没下手。因为Internet上的情报是,这个版本有删节,是个“太监”。作为一个看书挑剔的人,我痛恨一切违背作者意图的删改行径——不管以何种理由、何种名义。现在终于天遂人愿,弄到了这本Oxford版。拿在手里,立马就能感觉出两个版本大有区别:Oxford版是繁体竖排,内文用纸厚而硬,整书厚达4厘米,拿在手里像块砖头,能把人拍晕。再看内容,最明显的区别是Oxford版有12篇访谈,三联版只有11篇(刘奋斗那篇因删节幅度过大,撤稿了)。不过,Oxford这版虽是完璧,可价钱也好,108港币,加上买书的使费,能买3本三联版了。我现在的担心是,这么厚一本书,竟然用胶订,翻得久了,书脊会不会断开。

龙应台的《野火集》于1985年在台湾成书上市后,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再版24次,持续再版164次,是名副其实的“野火”。集中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一文,是广为人知的名篇了,说的虽然是台湾的事,当年大陆这边的年轻人一样读得热血沸腾。翻检这本纪念版,意外的是在《野火二十年》这一部分发现了王丹这个名字,职位是“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博士班研究生”(想必现在已经毕业了吧),他的回忆题目叫“烧遍两岸的野火”。倒胃口的是发现余秋雨这厮有一篇叫“第三度成功”的东西,竟也收在这个集子里。

忆旧不免颓废,需要一点刺激,因此一并购入了这本《不文集(典藏版)》(黄霑,博益出版,2006.7)。黄霑这位大才子,少、老都是个不正经,书中讲的都是下半截、荤段子,正人君子者流请掩面。据说,越是拿禁忌的东西(比如政治与男女)开涮,越能取得让人大笑的效果。政治是高压线,一触即死,当然碰不得。男女就不一样了,开放年代嘛,娱乐性大为可观,既然不文霑都把它捅到台面上来了,我们坐在自家板凳上看看,好像也不会有性命之虞,可恨这部“港人的集体回忆”里头全是暗号(广东话),吾北方人看不懂也。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