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票 (14) 港台出版 (8) 河蟹 (11) 李零 (8) 亂譚 (17) 名家 (6) 劝学篇 (5) 书单 (5) 書香 (59) 下载 (5)

2011年3月8日星期二

《中国古代房内考》

李零先生说这书有三个遗憾:1、图版纸挤进了前言,2、作者介绍有误,3、没有印数。 我觉得可以加一条:正文用纸较差。


谈《中国古代房内考》
李零《读书》2011年第1期
  《中国古代房内考》的中文译本,前后出过两个本子,每次都很不容易,每次都留下遗憾,个中甘苦难为外人道。
  第一个本子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年版(内部读物)。稿酬千字二十四元,合同十年,一笔买断。此书铺天盖地,有无数盗印本,错字很多(因为不给看校),如“图版”印成“版图”,“那话儿”印成“那活儿”。这个本子,还被转让版权给台湾桂冠出版社,后者错得离谱,没有机会改。
  第二个本子是商务印书馆二○○七年版。我们苦苦等了十年,本来取得Brill授权,打算在三联出版,希望出个修订本,流产,这才转到商务印书馆,版税百分之八,又是一签八年。这个本子是正式授权本,经过全面修订,增加了六个附录,印得很漂亮,但也有遗憾。一是图版纸挤进了前言,二是作者介绍有误。他们在付印前让我看过,然而奇怪的是,我指出的问题,他们坚决不改,理由是编辑管不了印制。还有,就是没有印数。
  关于高罗佩,在商务版中,我已经说得太多。我很久没有回到过这个话题,没有两岸清华这个会议,我还转不回来。一九九二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荷兰大使馆筹备过一个会,纪念高罗佩逝世二十五周年,文章我都写好了,不知怎么回事,会没开成。我没留心,今年是何年,想不到,高氏如果活到现在,已经整整一百年了。
  高罗佩是我老师那一辈人。他这一辈子,人只活到五十七岁,但写了十九本专著,三十六篇文章,十七本小说,真不容易。
  《中国古代房内考》是高氏的传世之作,在他的十九本专著中名气最大。这书是一九六一年出版,当时我才十三岁。马王堆帛书是一九七三年发现,比它晚了十二年。他看不到这么重要的发现,但他的书好像是为这一发现做准备。我在考古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那阵儿,所里进过这本书。我见此书,如获至宝,复印过一份。我们的翻译就是利用复印本。
  高氏对中国性文化的研究,从深度和广度上讲都是开创性的。此书从上古讲到明清,跨度很大,但作为支撑的东西,主要是三大块:房中书、内丹术和色情小说,其他,大多是点缀。这三个方面,过去是三不管。第一个方面归医学史管,医学史不管;第二个方面归宗教史管,宗教史不管;第三个方面归小说史管,小说史也不管。专业人士没人搭理,非专业人士又不得其门而入。你只有理解这种困境,才能理解他的贡献有多大。
  他的书并非十全十美。我们很容易给他挑毛病,每个方面都可以挑点毛病,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书可以取而代之。
  高氏的学问有两个特点,常人不具备。
  第一,他是个外交官,但肩无重任,衣食无虞,有的是时间。他是把主业当副业,副业当主业,兴趣广泛,一个问题牵出另一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很投入,不玩则已,玩,就玩到很高水平。他不是学界中人,自然不受学科限制。“避席畏闻文字狱”的问题,他没有;“著书都为稻粱谋”的问题,他也没有。
  第二,他是个大玩家,一切跟着兴趣走。他懂多种语言、多种文化,走哪儿玩哪儿,玩哪儿算哪儿,并没有特定的学术目标。这种研究既不同于早期的传教士汉学,也不同于法国的学院派汉学,更不同于二次大战后兴起配合地缘政治的美国汉学或所谓中国学(China Study)。他就一个人,寓学于乐,寓乐于学,自娱自乐。
  这种研究很奢侈。
  高罗佩是职业外交家,他在五个国家当过驻外使节。五国中,他在日本待得最长,前后三次,长达十三年,在中国只待过五年,但对中国可谓情有独钟。他太太是中国人,她说她的丈夫简直就是中国人。他吃中国饭,说中国话,研究中国文化。很多人都觉得,他比中国人还热爱中国。杨权先生说,他对中国的赞美,真让我们受宠若惊。
  外国人夸中国,李约瑟是代表。他的研究,对纠正西方人的偏见有大贡献。“彼丈夫兮我丈夫”,大家彼此彼此,扯平了。但我们不要忘了,他到中国找科学,标准却是现代科学的标准,非常西方的标准。
  外国人爱中国,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爱。爱或不爱,用不着大惊小怪。日本人,唐代,很佩服,但现代不一样,谁把它打败,它才佩服谁。欧洲人的爱,是博爱。殖民时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对王土,王对王土上的一切都很爱。
  陈珏先生谈《长臂猿考》,让我浮想联翩。人对动物的态度可以折射人。殖民也好,奴隶制也好,人和动物的关系也好,都不是近五百年的事。现在,埃及考古,发现修金字塔的人吃面包,喝啤酒,所以说他们不是奴隶,而是工人,但工人和奴隶怎么定义,吃好喝好,是不是就不是奴隶?奴隶也不都是关在笼子里。
  人类对动物的慈悲心从来就不曾彻底过。他们的爱,从来都是以人为中心。再爱,也断不了口腹之欲,不吃牛羊猪,就吃鸡鸭鱼。猫狗不能杀,苍蝇蚊子要不要保护?“杀要人性的杀”,本身就不是动物标准。
  高罗佩写这本书,结论很简单:中国人的性生活很正常,不但正常,还很高尚,这个结论有点像李约瑟。
  美国有位女学者批评高氏,认为他的书是个大阴谋,他把中国写成男性的理想国,是为了抵制女权运动。这么讲,当然很过分。但高书的主旋律是赞美,这点没错。他的褒是针对贬,不是贬男或贬女,而是贬中国文化。
  高罗佩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主要是文人士大夫的风雅生活,如笔墨纸砚、琴棋书画,他怎么会对房中术这么“低俗”的问题感兴趣,主要是缘于画,缘于明代的“春意儿”(春宫画)。他是从“春意儿”顺藤摸瓜,摸到上述三大块。
  高罗佩的《秘戏图考》是此书的准备,他的基础材料是收在《秘戏图考》里。《秘戏图考》是他第二次出使东京时所写,《中国古代房内考》是他第三次出使东京时所写。两本书都是他在日本利用他在日本收集到的材料写的。《秘戏图考》附有《秘书十种》,就是基本的文献素材。其中有房中书,有明清小说摘抄,有春画题辞。
  高氏研究房中书,主要是追随叶德辉。他对叶德辉的死深抱惋惜。叶德辉在《双景丛书》中辑过《素女经》、《素女方》、《洞玄子》、《玉房秘诀》,主要来源是《医心方》。《医心方》是日本的医书,里面抄了不少失传的中国古书,很宝贵。高氏讲房中书,主要是利用叶氏的辑本,叶氏错,他也错,在考镜源流和文献校勘上没有太多贡献。但他指出,这些书还有更早的背景和更晚的延续,却很有眼光。
  中国的房中书,我做过系统研究。《医心方》的引书,主要来源是道教的房中七经,房中七经前有《汉志》六书,《汉志》六书前有马王堆七书,可谓源远流长。我从我的研究发现,它们代表的传统是个绵延不绝的传统,即使传到明代也没有断绝。例如高氏搜集的明抄本《素女妙论》就是解读马王堆房中书的钥匙。
  关于内丹术,高氏的讨论相对薄弱。最初,在《秘戏图考》中,他把中国的采战术看做性榨取。蒙克(Edvard Munch)的画就经常把女人画成吸血鬼。后来,他接受了李约瑟的批评,在《中国古代房内考》中,他又强调,这是一种“水火既济”之道,不是两伤,而是两利,对女性有利。其实,采战的评价,还是要从多妻制的背景来考虑,中心还是男性。高书对中印房中术的比较研究,很有意思。它们到底谁传谁,高氏说中国传印度,只是假说,但他说,中国的房中术年代早,有自己的独立起源,没错。中印房中术有相互影响,也值得研究。我写的《昙无谶传密教房中术考》就是对高书的补正。
  小说这一块,主要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的传统。小说中的房中术并不神秘,主要是“顺水推舟”、“隔山取火”、“倒浇蜡烛”这一套,很容易懂。大家读不懂,主要是淫器和春药。这次,我的论文,《角帽考——考古发现与明清小说的比较研究》,就是研究出土的淫器。这篇文章本来是应曹玮先生邀请,就秦帝陵博物馆的文物讲几句话,因为开这个会,我就拿它来凑数。杨权先生在会上说,我应该写一部《中国淫器考》。其实,我早就从这个阵地上撤下来了。

阅读全文...

2010年9月21日星期二

北京晚报:《江湖丛谈》揭民间世情百态防骗宝典出终极版


这是一本奇书。它是“世情百科”,又是“防骗手册”;它是文艺界人士珍藏的“宝贝”,也是公安系统工作的参考;它从上世纪30年代初版至今再版十几次,每次印数不多,却总能在短时间售完。它不是一本畅销书,却是名副其实的“常销书”。它就是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连阔如所著的《江湖丛谈》。日前中华书局隆重推出《江湖丛谈》的典藏本。

避风险笔名“云游客”
《江湖丛谈》是一本谈论江湖的书,这本书里的“江湖”不是武侠小说中豪杰侠客所闯荡的江湖,而是旧时代的江湖行当,算卦相面,挑方卖药,杂技戏法,保镖卖艺,评书流派,相声口技,坑蒙拐骗,大鼓竹板……所谓的“风马雁雀”四大门、“金皮彩挂评团调柳”八小门,外带“骗术门”和“穷家门”,揭开的是江湖行当的行话、行规和内幕,奉劝人们不要上当受骗。
《江湖丛谈》最初并不是一本书,而是连阔如应北京《时言报》之邀写的长篇连载,反响很强烈,于是《时言报》汇集成册出了三本书。连阔如的女儿、评书艺术家连丽如至今还保存着一大本当时《时言报》的简报,泛黄的纸页上堆满密密麻麻的铅字,仔细一看标题旁边的署名并不是连阔如,而是“云游客”,连丽如又拿出了一份连阔如亲手写的简历,上面清楚地写着“云游客”这个笔名的由来,“因为《江湖丛谈》的内容是揭露社会江湖黑幕种种骗人钱财的事,为恐有人找我不依,才署名云游客。”连丽如透露,“本来我父亲还想接着写,但引起了黑势力的干预,后来也就没有继续下去。如果再写可能揭露出更多东西。”
一本书需要冒如此大的风险却还有写出来的胆量,恐怕只有连阔如一人,就像著名作家苏叔阳为这本书所作的序中说道的,“《江湖丛谈》为人指点迷津、揭露诡计,要冒身家性命的危险,这勇气不是在温柔乡长大的才子可以比拟的。”揭黑幕不仅要有胆识,还要熟知江湖内幕,不仅会写一手漂亮文章,还要有济世之心,侠义之风,这些素质连阔如集于一身。“得一事,向阅者报告一事”是连阔如的原则,《江湖丛谈》中的内容不是连阔如道听途说的,都是他以敏锐的洞察力身临其境掌握的第一手感性材料,“书里写的事情都是我父亲亲身经历的,为了了解内幕,有时他甚至特意去体验一回”,连丽如说。

“防骗”效力延续至今
《江湖丛谈》最神奇之处就是,即使是解放前写的书,到现在还能起到一定的“防骗”作用,因为“虽然骗术的形式变了,但万变不离其宗。连丽如还记得改革开放刚开始时,她接到的第一封观众来信里就提到有的骗局开始露头,希望她把连阔如的《江湖丛谈》再版,“我一生看我父亲的《江湖丛谈》,我没上过一回当”。
《江湖丛谈》的确神奇。据连丽如透露,许多曲艺界人士如马季、李金斗等出国演出总带这本书,一带就是百八十本。连丽如2002年到美国演出时带的近百本《江湖丛谈》也被很快抢光。赵忠祥等老一辈影视人大多有这本书,台湾曲艺界也有不少人收藏此书。据说英达床头必备两本书,一本是新华字典,一本就是《江湖丛谈》。
除了文艺界,《江湖丛谈》在公安系统也有一定影响,连阔如珍藏的一套《江湖丛谈》曾经送给了公安部的领导,还有很多知道这本书的普通读者都向身边人推荐这本书。
这么多年,《江湖丛谈》不仅“常销”,还有很多人不时跟连丽如打听这本书,很多读者都提出想收藏一部精装本,“《江湖丛谈》这本书有个特点,看一遍记不住也不过瘾,老想看老需要查,虽然简装本质量也不错,但也禁不住长期翻阅,于是,在中华书局的帮助下,《江湖丛谈》终于有了典藏本。

典藏版也是终极版据连丽如介绍,这本《江湖丛谈》典藏版并不是简单再版,增加了很多精彩内容。在苏叔阳写的序之前加上了连阔如在1936年的照片、他亲笔撰写的家史及个人简历,《江湖丛谈》初版本的封面照片,上世纪30年代连阔如在《时言报》上发表的《江湖丛谈》和口述评书,还有1951年连阔如赴朝慰问后到西藏宣传普通话时写的日记。在书的文字部分修正了一些文本上的误传误印,增补了“小绺门”、“风门”、“雁门”等几节文字,由李滨声绘制的50多幅插图进行了重新彩绘,还选配了多幅珍贵历史照片,包括陈荣启、蔡金波、刘田利、关顺贵、关顺鹏等很多老艺人的演出照。
中华书局负责人介绍,此次典藏本《江湖丛谈》印了1万册,定价78元一本,比起平装书价格略高,但在精装本里这个价格不算贵,“典藏本《江湖丛谈》是按照精品标准出版的,成本很高,采用了80克的纯质纸,彩色插印,锁线工艺装订,打开或多次翻也不会开胶和散乱。这版《江湖丛谈》内容最全,在各方面基本达到极致,可算是终极版了”。
在增加的内容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连阔如1951年所写的“西藏日记”,虽然在书中只有几页手迹的影印件,但从很少的一些文字中也可以看出连阔如的细致和认真,也从侧面投射出他创作《江湖丛谈》的态度。比如在西康省的部分连阔如写道,“康人不吃鱼,我们吃时,勿借他锅,鱼肚东西别吃,防肚胀”。这些文字让连丽如非常感动,也特别希望这本日记能够有机会出版。
(《北京晚报》记者 罗颖)

名人评说《江湖丛谈》:

英达(著名导演、演员、主持人)
1992年我正在创作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当时有一集叫“潇洒走一回”,讲的是和平作为大鼓演员出去“走穴”,当时大家不知道走穴是什么意思,梁左就跟我们解释这是梨园行里的“切口”,我们平时说的“大腕”、某某“火了”其实都是行话,如果行里的人完全用切口说话,一般人根本听不懂。我当时一下子来了兴趣,梁左就接着给我讲江湖中里各个行当的事情,我很好奇他是怎么知道,他神秘地说下星期给我拿一本奇书来,这本书就是《江湖丛谈》。
《江湖丛谈》对我的影响太大了,当时我带着情景喜剧这种西方影视门类回到中国,总是迈不过传统文化这道坎,幸运的是我看到了《江湖丛谈》,我有现在的成绩,80%得益于这本书——它把我这个留洋的学生从空中拉回地面,甚至是杂草丛生的泥坑,让我结实地接了回地气。连先生揭示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地下世界,让我明白了一个任何文化最上层的东西都是植根于草根中的。
《江湖丛谈》其实是一部浩瀚的辞海,现在每个月我都会看一回,而且是有针对性地看,这样才能真正长知识。《江湖丛谈》里讲到的江湖的行话、行规、骗术已经存在了300年以上,一定有它的理由,现在江湖上的每一个骗局都是有出处的。有些人觉得《江湖丛谈》讲的都是过去的事情,现在看没用,这都是急功近利的想法,下一个上当的就是他。

李金斗(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从义父、评书大家马连登先生那里得到了《江湖丛谈》这本书,那时候社会上流传算命,我义父说那些大多都是假的,说我太年轻,没赶上,云游客写的《江湖丛谈》里都有,当年这本书出版后,连阔如送给马连登三本。《江湖丛谈》有用也有益,连阔如当时写的时候遭到许多非议,因为他说的都是实话,留到今天再看还是有意思。我去台湾、美国演出,很多朋友都托我带这本书,有一次一位公安局局长跟我打听《江湖丛谈》这本书,说他们办案需要很多知识,我就送给了他一套,他如获至宝。我建议每个行业的人都看看这本书,现在有些骗术还不如书里描述的那些“高级”呢。

大鹏(北京文艺广播主持人)
最早看《江湖丛谈》是在大学的时候,那时对曲艺并不了解,只是喜欢读关于历史和风俗的书,看《江湖丛谈》的感觉明显和看其他书不一样,以前读到的书作者都是置身之外的,而《江湖丛谈》里总是说“我老云……”视角完全不一样。连阔如在《江湖丛谈》中揭露了社会和同行的黑幕,但他这种揭露和同行揭秘刘谦魔术不一样,揭秘魔术师破坏行规的行为,为人不齿。连阔如先生的出发点不一样,他看不惯那些骗人的把戏,尤其是让穷人上当受骗。《江湖丛谈》不受时间的限制,别看现在短信诈骗、电话诈骗等骗术层出不穷,还是没出那个圈,在《江湖丛谈》里都能找到根源。

阅读全文...

2010年9月20日星期一

陈乐民先生


陈乐民(1930—2008),国际政治与欧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前欧洲学会会长。学术专攻国际政治、欧洲史、中西文化史。主要著作有《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东欧剧变和欧洲重建》、《战后英国外交史》(主编并主要撰稿)、《西方外交思想史》(主编并主要撰稿)、《欧洲文明的进程》、《十六世纪葡萄牙通华系年》、《冷眼向洋——百年沉浮启示录》(主编并作者之一)、《欧洲文明十五讲》、《从一滴水看宇宙——莱布尼茨读本》、《文心文事》、《徜徉集》、《春泥集》、《有关神的存在和性质的对话》(译并作序,马勒布朗士著),遗著有《对话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启蒙札记》、《一脉文心——书画中的陈乐民》《给没有收信人的信——陈乐民文存》等。

阅读全文...

2010年5月14日星期五

三联书店紧急召回《欧洲神话的世界》

5月7日《中国图书商报》第3版:


5月12日《中华读书报》第2版:

三联书店把责任全揽了下来,但这书的译者在有读者指出其译文中的错误时的种种表现,实在令人失望。

阅读全文...

2010年4月30日星期五

2010年4月书单


台版书三种:1、《围城》,钱锺书,大地出版社。继书林版之后又一个取得授权的台湾版本。2007年初版,2008年12月四刷,书后注明:“本书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33次印刷之版本为范本。”可见本书在海峡两岸的畅销程度。2、《风雅颂》,阎连科,麦田出版,2008年11月。阎连科并不属于我特别喜欢的那种作家。一是语言风格难以接受;二是书中故事情节缺少内在逻辑,少说服力。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主人公杨科带领学生抗风沙是在六月的那个特殊日子,这点在大陆版中被删掉了。3、《梦梅馆校本金瓶梅词话》,里仁书局,2010年3月。
港版书两种:李零“我们的经典”书系中的《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香港三联,2008年6月出版。第三种《唯一的规则:〈孙子〉的斗争哲学》改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尚未见到。
大陆版图书五种:北京三联“中学图书馆文库”中的汪曾祺《岁朝清供》、孙犁《故事和书》、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编《文言读本》、张炜《绿色遥思》和《白石老人自述》。这套书确实是很好的学生读物,算是提前买给孩子的礼物了。美中不足是纸质封面,很不耐磨损,要是开本再大一点(特别是几种插图较多的书)、做成布面精装该有多好啊。

阅读全文...